▼
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 Art )位于美国中部城市圣路易斯,是美国的主要艺术博物馆之一,展出来自全世界各个角落的绘画、雕塑和古代杰作。其收藏的中国艺术品数量和质量都可排在美国前列。它和周边的芝加哥美术馆、克利夫兰美术馆、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和印第安纳波利斯美术馆等,共同书写了上世纪美国中部疯狂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历史。
面具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春秋时期,公元前 770-476 年或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
长颈水牛头颜料容器(调色器)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或西周,公元前 1050 年至前 771 年
卣[you]
属于中国古代酒器,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当时用来装酒用。通常商朝的卣多椭圆形,西周则多圆形。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觚[gū]
中国古代的一种用于承酒的礼器,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材質爲青銅。圈足,喇叭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形似尊。有圓胴和方胴、出戟和無出戟等之分。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罍[léi]
中国商朝晚期至东周时期大型的酒器,双耳细颈罐式,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状,其中方形见于商代晚期,圆形见于商朝和周朝初年。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锋利的钩子、马刺和尖刺从这件非凡的祭祀青铜器身上竖起,为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尺寸和建筑结构赋予了雕塑般的力量。该器皿进一步装饰有兽形面具(饕餮)和浅浮雕龙,以高度对称的装饰顺序排列在不同的区域。装饰带的水平方向实现了有节制的视觉平衡,使作品具有庄严感,以补充其视觉侵略性。这件酒器的瓶身两侧各有一个不寻常的双饕餮纹。一个非常罕见的单个字符铭文可能与皇家授予贵族土地有关。
爵[jué]
青铜爵,别方腹,一侧的口部前端有流(即倒酒的流槽),后部有尖状尾,流与口之间有立柱,腹部一旁有鋬(把手),下有三个锥状长足。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或西周,公元前 1050 年至前 771 年
角
角形状似爵,无流,两翼若尾。无两柱,一部分有盖。其用途亦与爵相同。流行于商周交替之际,存世数量很少。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明朝,1368–1644 年
材料:青铜镶银
彝[yí]
彝,古代盛酒的器具,其形状长方有盖,器身有觚陵。
西周,公元前1050–771年
壶(hu)
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西汉,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9 年
龙首提活环古器皿
宋朝,960–1279 年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东周,公元前 770–221 年
青铜嵌铜
已知存在的六件类似青铜器之一,这件非常罕见的器物有一个略微张开的嘴、肿胀的身体和一个狭窄的脚。盖为浅穹顶,圆环等距直立,中央镶嵌三龙环绕一雄鹿。肩部有两个动物面具形状的把手,每个把手上都固定着一个铸饰环。主体装饰有五个镶嵌设计,由一个类似于两个三角形的图形分开,这些三角形的顶点连接在一起。
装饰此物件的许多奇幻人物包括成对站在龙头蛇上的冠禽、斜卧的鹿、长角的猫科动物,以及在器皿表面嬉戏的鹿头生物。这些以铜镶嵌的元素源自中国南方的艺术传统。
扁壶
东汉,公元 25–220 年
斝[jiǎ]
古代中国先民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用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晚商青铜器的完美体现在这件庄严的仪式酒器的精致比例和规模上。其优雅内敛的装饰体现在两条窄带微型线条和缎带图案、一个尺寸适中的精美兽首手柄以及与腿之间三个高贵拱门相呼应的简单平行线条。器身线条优美,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器身膨胀感极佳。器身弧形把手下刻有二十七个字的精美铭文,讲述了商王对忠臣的恩宠,以及这位官员为表彰他而委托制造此器的皇室赏赐。尊敬的祖先。
觯[zhì]
觯是中国古代汉族礼器中的一种,做盛酒用,形似尊而小,或有盖。。流行于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凤夔龙纹酒器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这个古老的青铜酒杯的独特形状和不寻常的装饰使其与中国制造的所有其他已知礼器区别开来。盛酒的圣器有各种尺寸、形状和功能。与大多数其他酒杯的圆形和坚固的轮廓不同,这个物体具有美丽的轮廓。它的外观和精致的线条与四只羽毛优雅、高跷、长颈的凤凰相得益彰,这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极为罕见的图案。抬足饰对峙的独足夔龙。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尊[zūn]
今作樽,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明朝,1368-1644 年或清朝,1644-1911 年
青铜镶银和镀金金属
盉[hé]
盉是中国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盉的形状较多,一般是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音畔),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
东周,公元前 770–221 年
螺旋花纹兽首柄盖酒器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或西周,公元前 1050 年至前 771 年
凤头螭龙纹三足壶
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221 年
带盖圆柱形酒器
东周,公元前 770–221 年
仿古酒器三足鼎
清朝,1644–1911年
镀金青铜
十叶形高足杯及环孔地花鸟图案
唐朝,618–907 年
盨(xǔ)
在古代盛食物的铜器,椭圆口,有盖,两耳,圈足或四足。盨是用来盛黍稷的礼器,从簋变化而来,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行。
夔龙兽首柄有盖食器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此器的主要设计是装饰其盖顶的双头蛇形。头部共用一个由一只凝视的眼睛组成的身体。带有马刺和钩子的互锁 C 形带环绕着身体和盖子,带有平行凹槽和动物头手柄。这件低矮的长方形器皿的圆顶盖饰有一对凸缘,当盖倒置时,凸缘充当支脚。盖子和容器的内部都有冗长的、几乎相同的铭文。
簋[guǐ]
谷物容器,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鼎[dǐng]
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鼎”(炊器)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夔龙扁足方鼎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大嘴长尾鸟,托浅方盆。形状基于早期的矩形祭器,但鸟类的雕塑品质和钩状法兰是后来充满活力的风格的特征。象征氏族的铭文常见于商代青铜器上。
立鼎
金朝,1115–1234 年
夔龙缠绕螺旋纹方鼎四足动物食器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铸青铜
龙纹狮首双圆纹三足鼎
宣德年间,1426–1435 年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兽形鼎
东周,公元前 770–221 年
镈(bó)
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乐器,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镈体型比钟大,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或趋向于椭圆的合瓦形)。早期镈两侧多有鸟云形、虎形、或者夔形的“翼”,装饰华丽繁复。
缠龙纹吊钟
东周,公元前 770–221 年
香炉
连盖连座香炉
明朝,1368-1644 年或清朝,1644-1911 年
材料:青铜颜料、木材和玉石
这件作品视觉上复杂的造型和环环相扣的龙纹装饰是基于古代原型。这件器皿的表面看起来是一种老化、腐蚀的铜绿(饰面),但实际上是巧妙地涂上了油漆。这件非凡的鼎器是非常罕见的紧贴古代青铜器设计的明代作品之一。
雍正时期,1722–1735 年
龙凤云海兽波纹盖炉
乾隆时期,1736–1795
此香炉造型夸张,体现了 18世纪后期夸张和高度装饰的风格。
寿字鼎炉
康熙时期,1662–1722 年
这个香炉上的非常精细的深色铜绿(表面光洁度)在这个香炉上装饰有六个汉字,意思是“长寿”、“幸福”和“繁荣”。这三个字以不同的书法风格书写,每个字都位于三条腿之一的中心,与船只对古代三脚架形式的使用相得益彰。
螭龙把水仙钵形香炉
万历时期,1573-1619 年至崇祯时期,1627-1644 年
镂空盖螭龙柄狮狗纹三足香炉
明朝,1368-1644 年或清朝,1644-1911 年
中国的青铜铸造是艺术和技巧的复杂结合。新的青铜器可能会被要求看起来很旧,艺术家可能会制作出几乎在每个细节上都与原始古代模型相似的复制青铜器,包括腐蚀和铜绿。
此炉体格健硕,符合明代雕塑风格:厚重、质朴、坚固。盖子上的镂空设计轻盈流畅,狮子狗旋钮和猫科手柄的生动表情减轻了阴沉的大腹便便的沉重感。香炉被腐蚀成绿灰色,但有一些细小的棕色斑点,表明它原来的颜色。
正德时期,1506–1521 年
云龙海浪纹盖炉
清朝,1644–1911 年
康熙时期,1662-1722 年至乾隆时期,1736-1795 年
镀金青铜
此炉上的汉字为古梵文,包金。贵金属还突出了由镀金青蛙支撑的莲花形底座上的花瓣。这件非凡的物品是受晚明最著名的青铜设计师之一的委托制作的。赞助人可能是藏传佛教寺庙或该宗教教派的信徒。尺寸过大且放置在精心制作的匹配支架上,这样的作品成本很高。
瑞兽形盖炉
雍正时期,1722-1735 年或乾隆时期,1736-1795 年
明朝,1368–1644 年
狮子狗形有盖香炉
元朝,1279-1368 年或明朝,1368-1644 年
材料:镀金青铜
鸭形香炉
明朝,1368-1644 年或清朝,1644-1911 年
镀金痕迹的青铜器
胄[zhòu]
胄是一种用来防护头颈的装具。在我国古代,人们通常把护卫身体其他部位的装具称为甲,而把护卫头部的单独叫作胄,又因甲和胄是配套使用的,所以“甲胄”一词便成了中国古代防护装具的概称。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花瓶
古代青铜烧杯形式的祭坛花瓶
材料:镀金和内填珐琅青铜
乾隆时期,1736–1795
明朝,1368–1644 年
康熙时期,1662-1722 年至乾隆时期,1736-1795 年
这款花瓶造型简单而优雅,其唯一的装饰是镶嵌在奖章状面具上的小圆环。这个花瓶造型华丽,气势磅礴,仿照古代青铜酒器打造。在这个清代版本中,青铜制造商可以自由发挥精致的金色泼花装饰和更大的规模。
宣德年间,1426–1435 年
雍正时期,1722–1735 年
这两件几乎一模一样的花瓶,原出自一套五件礼器,包括一对烛台、一个香炉和两个花瓶。每个都有相同的薄、红棕色和漆状铜绿(表面光洁度)和令人印象深刻的、机械精确的铸造。雍正皇帝在位 12 年期间,肯定曾为皇家神社委托制作过类似的礼器,雍正皇帝的宫廷作坊几乎在所有艺术类别中都以高品质着称。
盘龙逐珠浮雕花瓶
康熙时期,1662-1722 年至乾隆时期,1736-1795 年
南宋,1127–1279 年
弘治时期,1487–1505 年
高脚、环形把手和精致的动物头像使这个花瓶只适合用于神社和寺庙的祭坛。此尊宝器底铸铭文:“弘治七年三月吉日造”。花瓶可能出自一套祭坛器具,包括烛台、香炉和一对花瓶,装饰和大体设计相似。
镜子
六花二十字铭文镜
隋朝,581-618 年或唐朝,618-907 年
青铜配银
东汉,公元 25–220 年
八卦八棱纹八棱镜
唐朝,618–907 年
西汉,公元前 206 年 - 公元 9 年
狮子行花纹生肖镶边镜
唐朝,618–907 年
道教法器八卦图及星座图
明朝,1368-1644 年或清朝,1644-1911 年
这件作品以天上的星座、吉祥符号和太阳和月亮为特色,在带有鸡和兔子的手柄上表示。这些因素都是民间道教的重要方面,道教是一种在明清两代拥有大量信徒的宗教。这件被称为礼器的器皿,很可能是在道教仪式中供奉给天后的,天后也被称为量器之母。这只盛了一半米的容器是确保长寿和富裕的仪式的中心对象。
带提手的球形桶
唐朝,618–907 年
貘形容器
明朝,1368–1644 年
青铜嵌金银
元朝,1279–1368 年
战车叮当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或东周,公元前 770-221 年
具有抽象和几何元素设计的战车配件
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221 年
黎明彩云元君(碧霞元君)
南宋,1127–1279 年
这尊威严肃穆的神像拿着丝绸包裹的圣印,是一位道教神灵。她被几个独特的元素所识别。她的头发梳成双卷,并饰有莲花蕾饰。在她的寡妇峰下,额头上有一个菱形印记,胸前有一个神奇的真菌图案。根据道教传说,女神居住在中国五大神山之首的泰山之巅的青云观中。女神通过帮助信徒走上智慧和启蒙之路来服务他们。
舞姿箭瓶
明朝,1368–1644 年
双花瓶形刷架
清朝,1644–1911 年
这件非凡的作品巧妙地使用了吉祥蝙蝠和麒麟装饰两个花瓶连接处的正面和背面。其他吉祥符号代表了长寿汉字的奖章形式和八个佛教象征,包括无尽的魔法结、佛教法轮和芬芳的莲花。
俞敏中(1714-1779)刻书笔筒附隶书御诗乾隆时期,1736–1795
紫檀木,镀金青铜、景泰蓝珐琅和金属丝镶嵌
三脚架(li)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释迦牟尼佛坐禅
十六国时期,公元 304-439 年
道教文昌坐像
明朝,1368-1644 年或清朝,1644-1911 年
刘海戏金蟾图
清朝,1644–1911 年
罗汉坐像
明朝,1368–1644 年
布陀罗迦山观世音菩萨与善行善僧、长官长者万历时期,1573-1619
凤纹、奇美拉纹、赤龙纹双瓶
乾隆时期,1736-1795 年
或嘉庆时期,1796-1820 年
在普遍的看法中,如图所示的双花瓶被称为喜杯。容器的两半由一个隐藏的通道连接,无论从一侧喝了多少,都能使婚酒的水平保持不变。这种设计代表了公平稳定婚姻的理想。
云龙纹箭瓶
正德时期,1506-1521 年
至万历时期,1573-1619 年
这个不寻常的花瓶特别长的脖子上装饰着两条蜿蜒的龙,在群山和波浪之上追逐着一颗燃烧的宝石。细长的颈部和三重开口将此器皿识别为箭瓶,这是一种在中国古代饮酒游戏中充当靶子的器皿。目标是将一根带羽毛的短箭插入花瓶顶部的三个开口之一。失败者被要求喝一杯酒。
守护战士立像
明朝,1368–1644 年
观世音菩萨坐像(观音)
唐朝,618–907 年
这位菩萨被描绘成具有同情的风度,表现在头部的轻微倾斜和“皇家轻松”的放松姿势。菩萨是开悟的人,能够帮助这个世界上的其他人也获得开悟。在这里,菩萨身着精致飘逸的长袍,佩戴一串珠宝。他的右手以慈善的姿态握着几条丝带状围巾中的一条,而左手则指向下方。丰满的体型借鉴了笈多时期(公元 320-550 年)的印度经典雕塑艺术,体现了盛唐风格的艺术理想。
莲台立佛形舍利盒
永乐时期,1403–1424 年
牛头提手神兽浮雕鼎罐
雍正时期,1722–1735 年
这只三脚罐造型内敛,带有斑驳的深色铜锈(表面光洁度),与附近的泼金器皿形成鲜明对比。两幅作品虽然造型、饰面、技法不同,但以近乎一模一样的三只麒麟兽作为装饰,却将两者联系在一起;长鼻子独角兽在花瓶把手下重复出现。
戈[ge]
戈(古代冷兵器)“戈是中国古代一种具有击刺、勾啄等多种功能的木柄曲头兵器。其构造一般为平头,横刃前锋,垂直装柄。其端首处有横向伸出的短刃,刃锋向内,可横击,又可用于勾杀;外刃可以推杵,而前锋用来啄击对方。
仪式匕首斧 (ge)
商代,公元前 1600 年至公元前 1046 年
刀
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221 年
西周,公元前 1050–771 年
版权声明:文中所有图片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不作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删。